1
什么是填充物?
顾名思义,羽绒服,里面的填充物其实是鸭绒。羽绒指的是最接近羽禽体表,保暖性最好,最轻盈的那部份角质纤维。
而鹅绒又细分为:白羽绒、灰羽绒、白羽绒和灰羽绒。
它们之间的区别有两点:
第一:颜色。白色可广泛用于蓝色的布料,不透色,但是对于防寒性和舒适度来说,颜色上的差异并没有多大的影响。
第二:鹅绒和羽绒。事实上,鹅绒在保暖性和舒适度上要优于羽绒,价格自然也会比羽绒填充的羽绒服贵。
左:鹅绒 右:鸭绒
总的来说,鹅绒比羽绒好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
绒朵更大:鹅绒的绒丝长,绒朵大找好服,蓬松度更高,而蓬松度越高的羽绒服品质更好。
绒朵细腻:一般鸭的生长期到成熟起码100天,而鹅为40天,所以鸭的绒朵比鹅的绒朵更圆润。
蓬松度优:鹅毛绒的羽枝上平均分布着较小的菱节,鸭毛绒上的菱节较大,且集中在小羽枝的末端,所以羽绒可以形成较大的距度空间,蓬松度更优,保暖性更强。
回弹更好:鹅毛有较好的弯曲度,比鸭毛更细更柔,弹性更好,回弹性更强。
没有味道:鹅是喝草的,而野鸭是喝草食的,所以羽绒的气味会小好多,处理好基本没有臭味。
使用时间:鹅绒比羽绒的使用时间更长久,鹅绒的使用时间可达到15年以上,鸭绒使用时间只有10年左右。
所以综上所述,从质量和价钱上由高究竟的次序为:白鹅绒>灰羽绒>白羽绒>灰羽绒。
而我们所穿的羽绒服似乎并不是完全由鹅绒填充的,而是由鹅绒和羽毛按一定比列共同填充的,这就引出了一个很重要概念:“含绒量”
2
什么是含绒量?
含绒量就是指一件羽绒服中,羽绒占全部填充物的百分率。如果一件羽绒服的含绒量是90%,就说明鹅绒占到填充物的90%,剩下10%是羽毛。
一般来讲,如果含绒量高于50%就不能称其为“羽绒服”了,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含绒量越高防寒性也越好,价格其实也越高。
当然,决定保暖性和价位的除了是含绒量,还有“充绒量”。
3
什么是充绒量?
充绒量实际上是指一件羽绒服填充的全部鹅绒的重量,就是鹅绒上面“绒”的重量。它和上面讲的“含绒量”不同,前者是一个比列值,后者就是简单的重量值。
它是决定一件羽绒服在同等条件下(种类、蓬松度、充绒量等),品质和防寒性能的关键诱因找好服,充绒量越高,羽绒服的防寒性能则愈发优异。
而充绒量的大小基本决定了一件羽绒服的用途,本着按需选择的原则,我们把羽绒服根据防寒性能分成4个档次,当然这只是比较业余的简略界定。
1.极限级别(-50°至-20°之间):
适合东、北极,攀登雪山等特殊极限用途的,基本都是连体样式,通常都为800以上蓬松度。,含绒量在300g以上。
2.酷寒级别(-30°至-15°之间) :
一般为650-750蓬松度级别羽绒填充的厚款,充绒量200-300g左右。
3.常规级别(-20°至-5°之间) :
最常见的一个档次,一般是600-700蓬松度等级丝绵,180-250g级别充绒量,也是我们日常较多人穿的羽绒服级别。
4.轻寒级别(-5°至0°之间) :
通常是采用600+蓬松度的羽绒或则羽绒,但是充绒量少。
眼尖的小伙伴可能又发觉了,上面出现的“蓬松度”又是哪些意思呢?它跟羽绒服的防寒性又有哪些关系呢?
4
什么是蓬松度?
蓬松度简称FP,一般分为550,600,700,800和900FP。而一件羽绒服保不御寒,蓬松度指数值高低的有一定作用。
羽绒因为其蓬松度高,纤维缝隙中存储了比其它纤维更多的空气,而空气是不导热的,身材充溢的热气跑不掉,进而御寒疗效就一级棒啦。从防寒性讲,蓬松度越高越好。不过通常穿600、700蓬松度的羽绒服就够了,极端寒冷的地区可以穿800、900蓬松度的羽绒服。
知道了充绒量、含绒量的意思,以后在销售或订购羽绒服的时侯是不是更明晰客户和自己的订购需求了,如果你的同学也不清楚,记得分享给她们啊~
小编找了一些好的羽绒服推荐给大家呀